捭阖之道 捭之者,开也,言也,阳也;阖之者,闭也,默也,阴也。
阴阳其和,终始其义。
即运用捭(开口、言谈、公开等积极主动方式)与阖(闭口、沉默、隐藏等消极保守方式)的方法,使阴阳平衡协调,掌握事物发展的关键。
故言长生、安乐、富贵、尊荣、显名、爱好、财利、得意、喜欲为阳,曰“始”。
故言死亡、忧患、贫贱、苦辱、弃损、亡利、失意、有害、刑戮、诛罚为阴,曰“终”。
明确了积极正面的事物属阳,消极负面的事物属阴,为运用捭阖之道提供了判断依据。
捭阖者,天地之道。
捭阖者,以变动阴阳,四时开闭,以化万物 。
强调捭阖是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,通过调整阴阳变化,掌控四季交替,进而影响万物发展。
反应之术 反以观往,覆以验来;反以知古,覆以知今;反以知彼,覆以知己。
意思是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,来验证未来的发展;了解古代的事情,从而知晓当今的情况;洞察对方的情况,进而清楚自身的状况。
人言者,动也;己默者,静也。
因其言,听其辞 。
他人发言是动态的,自己沉默是静态的。
要根据对方的言辞,倾听其中的含义。
故善反听者,乃变鬼神以得其情。
其变当也,而牧之审也。
善于运用反向倾听技巧的人,能够像鬼神一样巧妙地获取对方的真实情况,并且做出恰当的反应,精准地驾驭局势。
内楗之法 内者,进说辞也。
楗者,楗所谋也。
“内”就是向君主进献言辞,“楗”就是向君主进献计谋。
欲说者务隐度,计事者务循顺。
阴虑可否,明言得失,以御其志。
想要游说君主的人一定要暗中揣测君主心意,谋划事情的人必须遵循顺应君主的意愿。
暗中思考事情的可行性,明确阐述事情的得失,以此来控制君主的意志。
环转因化,莫知所为,退为大仪。
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,让对方摸不透自己的意图,在必要时适时退让是高明的策略。
抵巇之术 物有自然,事有合离。
有近而不可见,有远而可知。
近而不可见者,不察其辞也;远而可知者,反往以验来也 。
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,事情有聚合离散。
有的事物近在眼前却难以察觉,有的事物虽距离遥远却能知晓。
近在眼前却看不见是因为没有仔细考察对方言辞;距离远却能知道,是因为能通过回顾过去来验证未来。
巇始有朕,可抵而塞,可抵而却,可抵而息,可抵而匿,可抵而得,此谓抵巇之理也。
当事物出现裂痕的征兆时,可以采取不同方法应对,或堵塞弥补,或使之退却,或使其平息,或加以隐藏,或趁机获取,这就是抵巇的原理。
圣人见萌牙巇罅,则抵之以法。
世可以治,则抵而塞之;不可治,则抵而得之 。
圣人一旦发现事物出现微小的裂痕,就会运用相应方法处理。
如果世道还能挽救,就设法堵塞裂痕;如果世道不可救药,就趁机获取掌控权。
飞箝之术 凡度权量能,所以征远来近。
立势而制事,必先察同异,别是非之语,见内外之辞,知有无之数,决安危之计,定亲疏之事,然后乃权量之 。
衡量人的权谋和才能,目的是吸引远近人才。
要确立有利形势并掌控事务,必须先考察事物的异同,辨别是非言论,了解内外言辞,知晓有无实力,决定安危策略,确定亲疏关系,然后进行权衡度量。
引钩箝之辞,飞而箝之。
钩箝之语,其说辞也,乍同乍异 。
运用引导性的言辞,诱导对方说出实情,然后采用“飞箝”之术控制对方。
“钩箝”的言辞,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,忽同忽异。
用之于人,则量智能、权财力、料气势,为之枢机以迎之、随之,以箝和之,以意宣之,此飞箝之缀也 。
将飞箝之术用于人,就要考量对方的智慧、才能、财力和气势,抓住关键要点迎合、跟随对方,用“箝”术与之协调,用意图引导对方,这就是飞箝之术的运用要点。
忤合之术 凡趋合倍反,计有适合。
化转环属,各有形势。
反覆相求,因事为制 。
无论是趋向联合还是背离反对,计谋都要合乎实际情况。
事物的变化循环相连,各有不同形势。
要反复寻求最佳策略,根据具体事情制定恰当方案。
世无常贵,事无常师。
圣人常为无不为,所听无不听。
成于事而合于计谋,与之为主 。
世界上没有永恒尊贵的事物,做事情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。
圣人常常无所不为,无所不听。
只要能成就事业且符合计谋策略,就可以拥戴他为主宰。
非至圣达奥,不能御世;非劳心苦思,不能原事;不悉心见情,不能成名;材质不惠,不能用兵;忠实无真,不能知人 。
不是极其